伴隨著國際經濟形勢深入發展和我國新一屆政府推動的對外開放新格局的建設進程,對外投資合作行業發展面臨著諸多前所未有的機遇。
國際基礎設施市場臨機遇
當前各國各地區經濟復蘇態勢并不均衡,以美國為首的發達經濟體出現平穩復蘇跡象,但仍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而新興經濟體受到外部需求減弱的影響,經濟進入減速調整階段。但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把基礎設施建設作為刺激經濟的重要手段和穩定增長的新動力。
歐盟呼吁各成員國放寬政策限制,加大政府對基礎設施領域的投入,并制定出臺260億歐元的歐洲交通網絡規劃,希望以此拉動該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的快速發展。
在非洲、拉美和亞太地區,加速的城市化進程和落后基礎設施之間的矛盾激發大規模的基建需求。有關機構預測,未來十年內,中東地區建筑業總規模將擴大80%,而非洲地區市場每年平均的基礎設施投資額也將達930億美元。
此外,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快,跨國跨區域項目也不斷增多。不久前落幕的APEC和G20峰會,不約而同地把加強區域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作為重要議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國際基礎設施中心正在醞釀籌建,以上因素無疑給國際承包工程市場帶來廣闊前景。 簡政放權激發企發展積極性
去年以來,黨和國家領導人在重要國際場合提出“一帶一路”、中巴和孟中印緬經濟走廊、461中非合作框架等一系列戰略構想,勾畫出中外經濟合作的新藍圖。為配合上述戰略的實施,還推動落實金磚銀行、絲路基金等金融安排,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會長刁春和認為,這些戰略規劃和資金支持必將為行業發展注入新動力,推動中國對外投資合作業務再上新臺階。
近兩年,我國政府加大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簡政放權,自貿協定談判不斷取得進展,將極大激發企業國際化發展的積極性。根據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為鼓勵擴大企業及個人對外投資,商務部修訂發布了《境外投資管理辦法》,明確了企業對外投資主體地位,保證了企業投資決策自主權,允許發揮自身優勢到境外開展投資合作,自擔風險到各國各地區自由承攬工程和勞務合作項目等,這為中國企業開展海外投資業務減少了束縛和障礙。
中韓、中澳等自貿區協定的簽署,在對外投資、承包工程、勞務合作等領域做了便利化安排,中國企業在市場準入方面將面臨新的有利條件。
抓住機遇
2015年對我國對外投資合作企業來說是個“機遇年”。行業必須抓住改革開放全面深化的新形勢和新契機,以合作求共贏,以創新謀發展,堅持業務規模與質量效益同步提升,努力推進行業的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
對于新時期的新機遇,刁春和指出四點。
一是要抓住戰略機遇期,緊跟政策導向,積極開拓海外市場。企業要把握各國大力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卻急需資金和技術支持的時機,充分發揮我們的經驗技術優勢,以“一帶一路”戰略為先導,以高鐵、核電等高端制造產業為載體,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絲路基金為后盾,大力推進區域互聯互通等戰略項目,鞏固擴大現有市場規模。
二是更新發展觀念,創新業務模式。企業要根據東道國當地社會發展條件和企業自身特點,踐行“弘義融利”的價值觀,在創造經濟效益的同時兼顧東道國社會效益,由工程項目“承建者”向經濟社會建設“開發者”轉變。有實力的企業應著力提高區域規劃和開發能力,通過協助外方進行綜合性開發,嘗試拓展項目的投資與運營空間,搶占市場先機,把握工程項目運營主導權。
三是加強戰略創新,優化公司治理。企業要加大在公司發展戰略創新等方面的工作力度,研究在資源整合、風險管理等方面的有效機制,積極探索適應國際競爭新形勢的公司治理模式,提高企業運營效率。要加大在人才培養、績效激勵等方面的改革力度,激活企業發展的內生動力,同時加強各項制度的貫徹落實,促進企業轉型發展。
四是提高資源整合能力,以全方位合作謀求新發展。企業應根據業務能力優化資源配置,要與同行業伙伴、中外投資方、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建立廣泛的業務聯系,借助外部力量增強綜合競爭力。大型企業應著力提高國際商務和資本運作能力,與中小企業合作參與海外項目;有實力的企業應利用“一帶一路”建設的有利契機,探索建立分工合理、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行業聯盟,并進一步聯合配套產業企業共同開展海外業務。(摘自建筑時報)